甲狀腺瘤疾病
疾病介紹
-
甲狀腺瘤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絕大多數為良性病變,少數為癌。病因不清,病理改變為甲狀腺濾泡增生,甲狀腺組織腫大。良性質地柔軟,惡性質地堅硬。良性:頸部腫塊多為單發,生長緩慢,大時可有壓迫癥狀,腫塊隨吞咽上下活動、光滑、質地較軟、呈圓形或橢圓形,可引發甲亢。瘤體小時,可通過全科治療儀照射使其縮小、消失;瘤體過大時,應手術切除再行照射治療,可達到消炎、止痛、消腫,加快傷口愈合,防止感染及疤痕之目的。臨床總結下來,主要致病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內分泌失調導致雌激素過高、碘攝入過量、精神壓力大等等。
病因
-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于情志不暢、居處不宜、正虛邪踞關系密切。
⒈情志不暢:憂愁、思慮、抑郁、憤怒,造成肝郁氣結,肝失條達,肝木乘土,則脾不健運,痰濕在體內停留;或肝郁化火,煉灼全身津液成痰。濁氣、痰濕凝結于頸;肝郁氣滯,血液經絡失于調和,氣滯血瘀,經絡阻塞,上結于頸而成癭瘤。
⒉居處不宜:久居山區、高原地帶,水質過偏,久而久之氣機運行失常,水濕內停,痰瘀互結,形成癭瘤。
⒊正虛邪踞:正氣虛弱,邪毒乘虛侵入,使經絡阻塞,血瘀結于頸前成癭;先天不足,體質虛弱,虛體受到邪毒、邪火郁遏結于頸而成。
總之,本病的發生與肝脾關系密切,在諸多因素作用下以致氣、血、痰相互凝結,發生氣滯、血、瘀、痰凝,結于頸,日久有形腫快便成。 采用純中藥治療此病比較好,標本兼治,采用中醫藥治療,治療效果穩定、理想且無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復發。 中醫根據患者的征候辯證施治,制定出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使病人逐漸康復,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健。
癥狀
-
⒈甲狀腺良性腫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瘤以外多數見甲狀腺孤立性結節,少數為多發性結節。病程緩慢,臨床上可以無任何自覺癥狀,多數在數月到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因稍有不適或腫塊達到1cm以上甚至更大而發現或無任何癥狀在常規體檢時做B超而被發現頸部腫塊。多數為單發,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堅實,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腫瘤一般在數厘米,巨大者少見。巨大瘤體可產生鄰近器官受壓現象,但不侵犯這些器官,如壓迫氣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數因瘤內出血瘤體會突然增大伴局部脹痛。
⒉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多見于女性,患者往往有長期甲狀腺結節的病史,早期多無癥狀或僅有輕度的心慌、消瘦、乏力,隨病情的發展,患者表現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中毒癥狀,多數患者表現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個別可以發生甲亢危象。
⒊部分甲狀腺腺瘤可發生癌變,癌變率為10-20%。具有下列情況者,應當考慮癌變的可能性:
;腫瘤近期迅速增大;
;瘤體活動受限或固定;
;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壓迫癥狀;
;腫瘤硬實,表面粗糙不平;
;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檢查
-
血清T3、T4在正常范圍。各項功能檢查多正常。
1.B超檢查 可進一步明確腫物為實性或囊性,邊緣是否清楚,腫物多為單發,也可多發,為2~3枚小腫物,同側腺葉也相應增大,實性為腺瘤。囊性為甲狀腺囊腫。
2.同位素掃描 131I掃描示甲狀腺為溫結節,囊腺瘤可為涼結節。甲狀腺核素掃描多為溫結節,也可以是熱結節或冷結節。
3.頸部X線攝片 若瘤體較大,正側位片可見氣管受壓或移位,部分瘤體可見鈣化影像。
4.甲狀腺淋巴造影 顯示網狀結構中有圓形充盈缺損,邊緣規則,周圍淋巴結顯影完整。
鑒別
-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并發癥
-
胸骨后的甲狀腺腺瘤壓迫氣管和大血管后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和上腔靜脈壓迫癥。
預防
-
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疾病可能對本病的預防有效。
治療
-
(一)治療
因甲狀腺瘤有引起甲亢(發生率約為20%)和惡變(發生率約為10%)的可能,故應早期行包括腺瘤的患側,甲狀腺大部或部分(腺瘤小)切除。切除標本必須立即行冰凍切片檢查.以判定有無惡變。
甲狀腺腺瘤有癌變的可能,并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故應早期手術切除。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無論腫瘤大小,目前多主張做患側腺葉切除或腺葉次全切除,而不宜行腺瘤摘除術。其原因是臨床上甲狀腺腺瘤和某些甲狀腺癌,特別是早期甲狀腺癌難以區別。另外約25%的甲狀腺瘤為多發,臨床上往往僅能查到較大的腺瘤,單純腺瘤摘除會遺留小的腺瘤,日后造成復發。
(二)預后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常見的良性腫瘤,切除后即可治愈,無須特殊治療及隨訪,預后良好,偶有復發者,可再行手術治療。